茶樹的生長因海拔不同會產生較大的生態(tài)差異,空氣質量、降雨、溫度、濕度、土壤、光照、地形地貌等方面都深刻影響著茶樹的生長和茶葉的品質。
1
云霧彌漫,藍紫光較多
說到光的時候,我們通常會說到“赤橙黃綠青藍紫”。殊不知,不同波長的光照射茶樹,會使得茶樹形成不同的內含物質。高海拔山區(qū)云霧彌漫,茶樹接受日光輻射和光線的質量與平地不同。太陽光質與茶葉品質有著密切的關系,紅光利于茶多酚形成,藍紫光則促進氨基酸、蛋白質的合成。
在一定海拔高度的山區(qū),雨量充沛、云霧多,長波光受云霧阻擋在云層被反射,以藍紫光為主的短波光穿透力強,這也是高山氨基酸、葉綠素和含氮芳香物質多,茶多酚含量相對較低澀味的主要原因。
2
海拔高,晝夜溫差大
海拔越高,晝夜溫差越大。晝夜溫差大,非常有利于茶樹氮磷物質的代謝,加快茶樹自身營養(yǎng)物的體內循環(huán),促進茶樹生長。高山地區(qū)白天氣溫高,日照充足,茶樹的光合能力強,合成物質多;夜晚氣溫較低,茶葉背面呼吸氣孔關閉,茶樹的呼吸作用隨之放緩。由于呼吸消耗減少,茶樹的營養(yǎng)物質得以更多的積累和貯存,而使得高山茶內含物質更加豐富。
3
腐質砂石土壤,有機物豐富,酸度適宜
高山地區(qū)多以腐質砂石土壤為主,土層深厚,酸度適宜。植被繁茂,枯枝落葉多,地面形成一層厚厚的覆蓋物,這樣不但土壤質地疏松,有機質和礦物質豐富,茶樹在這種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下,生長旺盛,芽葉肥壯,內含物豐富,加工而成的茶葉當然香氣高揚,滋味鮮爽。
4
高山獨特氣溫變化
高山的氣溫有利于改善茶葉的內質。高山茶園溫度低,導致茶樹生長緩慢,光合作用形成的糖類化合物縮合困難,茶葉中纖維素不易形成,茶葉鮮葉原料在長時間內保持鮮嫩而不易老化,這有利于維持新梢組織中高濃度的可溶性含氮化合物,適合氨基酸和香氣物質的形成。同時,高山茶園的地溫低于平地茶園,且變化幅度較小,降低了土壤的蒸發(fā)量,抑制了土壤有機質的分解和茶樹的呼吸消耗,有利于物質的積累。
一般而言,海拔每升高100米,氣溫大致降低0.5攝氏度,而溫度決定著茶樹中相應酶的活性?,F代科學分析表明,茶樹新梢中茶多酚的含量隨著海拔高度的升高、氣溫的降低而減少,從而使茶葉的濃澀味減輕;而茶葉中氨基酸和芳香物質的含量卻隨著海拔的升高、氣溫的降低而增加,這就為茶葉滋味的鮮爽甘醇提供了物質基礎。
學者在研究高山茶葉香氣形成機理時指出,山區(qū)低溫、茶梢生長緩慢是形成高山茶香的主要原因。而茶葉中的芳香物質在加工過程中會發(fā)生復雜的化學變化,產生某些鮮花的芬芳香氣,如苯乙醇能形成玫瑰香,茉莉酮能形成茉莉香,沉香醇能形成玉蘭香,苯丙醇能形成水仙香等。
5
生態(tài)平衡,污染少
高山茶園由于保持了較好的生態(tài)平衡,茶樹憑借自身的抵御能力,少有病蟲害的干擾,很多茶園從不噴施農藥,茶葉中農藥殘留量極低;山區(qū)茶園肥源豐富,很少施用化肥,保持了茶園土壤良好的理化性狀和優(yōu)良的茶葉品質;人跡罕至,空氣質量良好,幾乎沒有污染。
綜上所述,高山茶香高味濃等品質的形成,是茶樹物質代謝與高山茶園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相互作用的結果。
但是,并不是只有高山才能產好茶。一些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良好的低山或丘陵茶園,只要具備了氣候溫和、雨量充沛、云霧多、溫差大,以及土壤肥沃等高山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因素,同樣能生產出品質優(yōu)良的茶葉。比如祁門紅茶原產地——安徽祁門,雖然茶園海拔只有300-600m之間,但是由于其森林面積占80%以上,早晚溫差大,常有云霧繚繞,且日照時間較短,構成茶樹生長的天然佳境,釀成“祁紅”特殊的芳香厚味;西湖龍井及碧螺春的產地也不是高山環(huán)境,但也同樣出產優(yōu)質茶葉,其基本道理在于其產地綜合條件優(yōu)良。
以上,就是“高山云霧出好茶“的道理。對于出產好茶而言,還可以這樣補充一句:山不在高,云霧很重要。
免責聲明:本文來自網絡,不代表《中國茶商》客戶端自媒體的觀點和立場。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!